綠色動能強勁!65 萬千瓦風電項目強勢來襲

2025-4-3 10:17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 喬文匯

地上,“風”景無限;地下,礦藏萬千。新疆塔城地區資源富集,是個天然“聚寶盆”。開發利用好資源,將資源優勢更好轉化為發展優勢,關系到當地發展質量與經濟增量,塔城地區因此提出建設資源轉化攻堅加速發展區。

身處“聚寶盆”,精算資源賬。記者在塔城地區采訪了解到,該地區既注重短期增長之“量”,更注重長遠發展之“質”,圍繞“量質齊升”推進資源開發、項目建設。塔城地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劉沖表示,塔城依托豐富的礦產、風光資源,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

精細開發

春寒料峭時,在新疆平煤天安電投能源有限公司鐵廠溝一號井施工現場,鉆機轟鳴,一派忙碌景象。該公司于去年11月拍得塔城白楊河礦區鐵廠溝一號井煤礦勘查探礦權后,當月簽訂探礦權出讓合同。公司總經理郝萬海說,公司正抓緊精準勘查地質條件,為后續建礦、精細開采提供依據。

鐵廠溝一號井位于塔城地區托里縣,煤炭資源量達16.88億噸,估算可采儲量為5.91億噸。托里縣發改委副主任孔明慧說,這一項目對優化區域能源結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精細化開發,其煤炭資源可作為工業動力煤、民用煤、氣化用煤,為托里縣化工產業園煤化工、尼龍化工項目提供原料。

已發現10大類73個礦種,鉬、鉻資源量居全疆第一位,銅、鹽居第二位……面對豐富的礦產資源,塔城地區走精細開發、精深利用之路。塔城地區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哈麗達·朱馬汗告訴記者,塔城地區成立了全疆首個地州級綠色礦業產業集群聯席會議,去年完成2個金礦、6個石灰石礦、4個煤礦整合重組,改擴建完成一批礦山。

對現有礦業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是塔城地區精細開發資源的重要舉措。位于塔城地區烏蘇市的烏蘇四棵樹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具有70多年開采史,2022年以來一直在推進八號井智能化建設,已完成智能化采煤、數據中心、礦山壓力監測系統、地面變電所機器人巡檢系統建設或升級,井下、地面作業人員從660人減少到450人左右。

今年,烏蘇四棵樹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將繼續推進智能化改造。“改造完成后,井下、選煤廠固定場所將實現無人值守、‘人工+AI’視頻巡檢,采煤工作面作業人數將同比下降15%,大幅提高煤礦安全生產保障能力,推動礦產資源開發提質增效。”該公司副總經理于波說。

在新能源開發上,塔城地區通過更新迭代新能源資源開發技術、提高單個風機容量等,提升新能源開發效率。塔城擁有新疆兩大風區,風電年均發電有效小時數位列全疆第一,到去年底新能源開發規模達1618萬千瓦,同比增長91%,是“十三五”時期的14倍。

在塔城地區,不僅是資源開發邁向精細化,經濟運行調度工作也越來越細。“過去,發展改革委梳理的各項經濟指標不到10項,現在則細化到33項,能夠更加科學地反映經濟運行情況。”劉沖表示,以細化數據為支撐,圍繞全年發展目標“穿透式”分析經濟運行,使工作更加精準、有效、有力。

聯動發展

在打造資源轉化攻堅加速發展區過程中,塔城地區堅持研究問題、布局項目、謀劃產業,培育新能源關聯產業。“我們組織召開工業經濟運行分析聯席會議,處理好存量和增量、數量和質量、當前和長遠‘三個關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塔城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馬德寶說。

去年以來,坐落在塔城地區額敏縣的化成箔制造項目備受關注,一期計劃新建200條鋁電解電容器用中高壓化成箔自動化生產線,達產后將實現年產化成箔6000萬平方米,年消納電力43億千瓦時。“這個項目將有效消納新能源電力,年消耗量遠超塔額盆地四縣市目前的用電量。”額敏縣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浩說。

塔城地區在開發新能源過程中,按照科學謀劃、統籌布局的原則,確保開發規模與電網、調節能力、用電需求“齊步走”,一方面外送新能源電力,另一方面擴大本地消納,發展關聯產業,讓優勢資源在開發轉化過程中釋放最大效益。

眼下,塔城地區新能源關聯產業文章越寫越長。額敏縣鋁電解電容器用中高壓化成箔項目負責人、新疆信達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景武介紹,項目二期將進一步利用好本地新能源電力優勢,不僅生產化成箔,還將向上下游延伸,生產電容器產品。

借助風能資源優勢,塔城地區積極打造風光電裝備全產業鏈基地,先后引進金風科技、三一重能、中國水電四局等企業,建設風電高端裝備“碳中和”智慧園區、風機組裝和葉片制造廠、塔筒制造廠、儲能制造廠等,已形成年產風機200萬千瓦、葉片1200只、風機塔筒400套、3吉瓦儲能等產能。

在塔城地區,“聯動發展”的另一層含義是強化部門聯動,合力助力企業發展。“通過加強部門協調聯動,按照一企一策、分類施策方式,做到月調度、月分析、月總結,研究破解發展難題、企業生產經營難題,做好生產要素保障及精準服務,力爭實現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1%。”馬德寶說。

產業向新

綠能涌動,產業向新。規劃面積900畝的新疆塔城托里綠色智算產業園,利用當地豐富的新能源電力,建成后預計年產值超20億元。密和(新疆)數字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園區“鏈主”企業,計劃投資25億元,在園區建設通用大模型訓練工廠項目。該公司總經理馬良緣表示:“豐富的綠電、較低的氣溫,都有利于智算產業發展,能夠更好地將綠電優勢轉化為新興產業優勢。”

作為新疆的“糧倉”,塔城地區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確保糧食持續增產和穩定。同時,當地聚焦資源轉化攻堅加速發展區建設,堅持用好農產品這一本地優勢資源,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亮點工程,培育特色優勢產業。

在塔城地區烏蘇市西工業園區,凱賽(烏蘇)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正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生物基聚酰胺,這種產品就是廣大消費者熟知的尼龍,可廣泛應用于紡織服飾、工業絲、汽車、電子電氣、工業及消費品等領域。

與傳統的石化工藝生產尼龍產品相比,生物基生產路線碳排放低,可有效節約能源資源;另外,生物基尼龍產品低溫易染的特性,對環境及下游企業更友好。烏蘇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科科長王晟介紹,今年凱賽(烏蘇)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計劃通過技改等措施,實現擴產增能。

塔城地區沙灣市作為棉花主產區,每年棉花采收之后脫離的棉籽量約有30萬噸,而沙灣泰昆油脂有限公司利用棉籽為原料,生產脫酚棉籽蛋白、過瘤胃棉籽蛋白等產品,年加工棉籽量就達25萬噸。在這家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線正高速運轉,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各類設備。

“我們企業2023年落戶沙灣,現在每天加工約700噸棉籽,一季度訂單已全部生產銷售完,二季度訂單也已排滿,今年公司還將研發新產品,將產業鏈向高端延伸。”沙灣泰昆油脂有限公司經營部經理賈連寶說。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