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鋼鐵圍城”到“碧海藍天”,我市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實踐印證了金融工具對傳統產業轉型的撬動作用。隨著一項又一項創新舉措的不斷落地,這座工業名城正在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高分答卷,為全球鋼鐵行業低碳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
作為全國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的“主戰場”,我市近年來在推動金融支持鋼鐵行業轉型發展上持續發力。2023年,
河北省出臺《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年版)》及配套技術目錄,明確金融機構支持鋼鐵企業低碳轉型的業務流程和技術標準,為唐山提供了政策依據。在此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強化政銀企聯動,爭取金融政策和資源傾斜。以2024年9月河北省被納入全國首批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標準試用省份為契機,2024年11月,全國性“鋼鐵行業轉型金融推進座談會”在唐山召開,國家相關部委、金融機構及企業代表共商轉型路徑,探索金融工具創新與政策協同機制,進一步掀起了金融機構支持唐山綠色轉型發展的熱潮。
政策支持下,我市轉型金融業務全面鋪開,10家鋼鐵企業獲得轉型金融授信超過100億元。同時,不少鋼鐵企業還獲得了多元化融資支持,截至2024年末,我市鋼鐵行業貸款余額超過1600億元,覆蓋退城搬遷、智能化改造、超低排放等多個領域。
金融創新:多元工具支持綠色發展
針對鋼鐵企業轉型中面臨的“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痛點,我市全力構建多層次的金融支持體系。
綠色信貸擴容。引導金融機構主動調整信貸資源配置,加強對綠色低碳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的金融支持,創新開發“綠能寶”“碳
減排支持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用足用好綠色票據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截至2024年末,全市綠色貸款余額達1500億元,同比增長近30%。
轉型債券破冰。中國銀行在國際資本
市場成功發行3億歐元全球首筆由金融機構發行的鋼鐵轉型債券,專項支持河鋼樂鋼等河北省鋼鐵企業轉型發展。
產業基金賦能。總規模85億元的河北鋼鐵產業轉型基金在唐山落地,并向河鋼樂鋼出資42.5億元,有效地優化了資產負債率,補充了資本金,有力推動了企業長遠健康發展。
金融賦能: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金融機構通過產品創新與服務升級,深度參與轉型金融實踐,成為我市鋼鐵轉型的重要推手。
在金融活水的支持下,我市鋼鐵企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以東華鋼鐵為例,其依托建設銀行20億元轉型貸款支持建設的“超高溫亞臨界煤氣發電”項目,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29.72萬噸。唐山銀行作為市屬國有金融企業,率先設立專項信貸通道,向天柱鋼鐵投放5億元用于智能化項目改造。該項目通過優化智能決策平臺,實現噸鋼
碳排放降低6%,年產量提升8%,成為“科技+綠色”雙驅動的標桿案例。2024年,多家銀行機構圍繞唐鋼新區建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其應用130余項世界領先的
節能減排技術,包括全封閉物料
運輸系統、熱軋煉鋼超低排放工藝等,助力該園區成為“技術高地、創新高地、綠色發展高地”。
目前,全市26家鋼鐵企業全部完成環保創A,數量居全國第一。
成績斐然,再接再厲。未來,我市將進一步完善轉型金融標準體系,擴大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等工具應用,并探索碳
排放權質押融資等創新模式,精心打造全國鋼鐵行業轉型金融“唐山樣本”,并為全球高碳行業轉型奉獻“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