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劉楊: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提升汽車產業發展含金量、含綠量

2025-3-28 13:09 來源: 睿見Economy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于3月28日至3月30日在北京舉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劉楊出席并演講。

  劉楊指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始終高度重視綠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抓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劉楊介紹,近年來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有效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一是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國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2024年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到了28.6%,“三新”經濟迸發潛能,展現新活力。中國為全球提供了80%的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設備,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70%,連續10年位居全球首位。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成效顯著,交通領域綠色低碳水平特色提升,減污降碳協同推進的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政策激勵創新取得有效進展。大力推進碳市場建設,頒布實施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搭建完成政策法規基礎框架,數據質量全面提升,推動鋼鐵水泥、鋁冶煉等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目前全國碳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的累計成交量超過了6.3億噸,成交金額超過435億元,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順利啟動,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同時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氣候投融資、低碳城市試點、企業溫室氣體自愿信息披露等工作都在有效推進。

  三是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開局良好。生態環境部會同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了碳足跡管理工作的目標和實現路徑,強化任務分工和政策協同,編制發布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核算標準編制工作指引,按照急需先行的原則,推進電力、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電解鋁等100余個產品的碳足跡核算標準研制,建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并且正式上線,加快推進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建設,會同相關部門發布了2023年的電力碳足跡因子,為“新三樣”等外貿產品提供了核算基礎數據。

  四是氣候治理的國際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果。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積極平衡的成果,持續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通過合作建設低碳示范區、捐贈光伏發電設備等方式,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為積極推動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提升汽車產業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劉楊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開放協同,推動關鍵技術和模式創新。 整合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校等不同渠道的力量,突破關鍵技術瓶頸,開展技術研發、推廣和產業化應用,通過汽車行業與能源、通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協同聯動、創新發展模式,拓寬應用場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推動互學互鑒共同發展。

  二是上下聯動,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降碳增效。汽車產業鏈長、覆蓋面廣,行業的頭部企業可以發揮引領帶動效應,推動并協助上下游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從源頭和末端全方位減少碳排放,形成綠色低碳的產業鏈、供應鏈。

  三是夯實基礎,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鼓勵汽車企業和行業機構依據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產品碳足跡工作標準編制指引以及相關要求規范,積極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加強管理創新,挖掘降碳空間,加快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等重點產品的碳足跡核算標準研制和基礎數據支撐,為汽車相關產品的碳足跡核算評價認證工作提供方法和數據支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