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總體部署 促進水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2025-3-28 09:54 來源: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標志著水泥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方案》明確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工作及推進措施,提出按照“邊實施、邊完善”的工作思路,分兩個階段做好包括覆蓋水泥行業在內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擴圍工作。《方案》的全面實施,對于我國主動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建材行業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促進水泥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也是推動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以來,總體運行平穩,制度規范日趨完善,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面改善,有效推進了納入行業的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但全國碳市場當前僅覆蓋了發電行業,導致市場活躍度低,市場機制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水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領域。據測算,我國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建材工業的80%,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0%以上,是我國碳減排工作的重點領域。當前,水泥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和經濟效益下滑等突出問題。2021年以來,水泥產品需求下滑,水泥產量呈現下降趨勢。2024年全國水泥產量18.25億噸,相較2021年減少了5.5億噸,產量波動導致市場格局劇烈調整,產品價格大幅降低,使經濟效益明顯下滑。一定時期內,水泥行業仍將面臨市場需求減弱、產能過剩加劇以及環境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和挑戰。從減碳路徑方面,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技術是水泥行業重要的減排路徑,但目前水泥行業原料替代率和燃料替代率水平較低,在減碳空間方面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水泥企業能充分利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激勵機制,通過積極采用節能降碳、原燃料替代技術以及優化管理等措施,倒逼淘汰低效產能、釋放先進產能,實現碳配額盈余,從而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獲得經濟收益。同時,能促進水泥行業有效應對產能過剩矛盾、經濟效益下滑等問題,有力推動水泥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

  二、深刻領會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工作部署

  (一)明確了分階段的工作目標要求,確保擴圍工作穩妥推進

  《方案》明確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分為啟動實施和深化完善兩個階段穩妥推進。在啟動實施階段(2024—2026年度),水泥行業作為新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行業,主要工作是夯實基礎、掌握規則、熟悉市場、提升能力。在深化完善階段(2027年度—),通過2-3年的建設運行,政策法規體系將更加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更加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面改善,數據準確性、完整性全面加強。分兩個階段運行,有助于降低企業履約成本,避免企業因市場規則不熟悉而導致的經營風險,從而引起行業經濟運行的大的波動。同時,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激勵機制,水泥企業將更有動力采取節能降碳措施,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此外,水泥行業的納入將使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碳排放量占比提升,進一步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功能,推動全社會碳減排成本的優化。

  (二)《方案》明確了各環節的重點任務

  1. 對重點排放單位實施名錄管理,作為配額分配的名單

  《方案》基于各擴圍行業實際,對名錄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從確定管控范圍、確定重點排放單位、做好系統開戶等方面提出3項具體任務。

  具體到水泥行業,《方案》明確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水泥企業僅管控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過程產生的直接排放,考慮到與國際碳市場規則對接,為避免與發電行業重復,不管控電力和熱力消耗的間接排放,明確僅管控二氧化碳。《方案》明確年度溫室氣體直接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重點排放單位需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意味著絕大多數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均需納入。水泥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企業名錄由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確定并向社會公開,納入名錄的水泥企業需要完成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平臺開戶工作。對于納入名錄管理的水泥企業,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將根據年度碳排放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區域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分配配額。

  2. 規定了核算報告核查要求,全面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管控

  為加強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和管控,《方案》從制定核算報告與核查技術規范、組織開展月度存證、組織開展年度報告核查等方面提出了3項重點任務,明確各項工作的責任單位、具體步驟、工作流程。對于重點排放單位,要求應開展月度存證、按時編制年度排放報告,并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平臺報送。

  具體到水泥行業,2024年9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 水泥行業(CETS—AG—02.01—V01—2024)》《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 水泥行業(CETS—VG—02.01—V01—2024)》(以下簡稱“兩指南”),用于指導水泥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水泥熟料生產企業應依據“兩指南”要求,在每月結束后的40個自然日內,通過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上傳化石燃料消耗量、熟料產量、非碳酸鹽替代原料消耗量等關鍵數據的支撐材料。生態環境部按“國家—省—市”三級數據質量審核機制,會組織各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月度存證數據開展技術審核,從源頭對化石能源消費量等關鍵參數進行嚴格把關,及早發現和處理問題。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還應制定數據質量控制方案,按時編制年度排放報告,要對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負責,并通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管理平臺報送。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上報的年度排放報告開展核查,核查結果作為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配額分配與清繳的依據。

  3. 明確了實施配額管理的思路和分步實施方案,水泥企業需履行配額清繳的義務

  為體現積極穩妥有序的推進原則,按照“邊實施、邊完善”的工作思路,《方案》在實施配額管理部分提出了制定年度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開展配額發放清繳交易等2項重點任務,明確了分階段配額分配的主要思路,規定了企業應按期清繳履約等配額管理各環節的關鍵要素、工作流程。

  在啟動實施階段(2024—2026年度),采用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思路實施配額免費分配,企業所獲得的配額數量與產品產量(產出)掛鉤,不設置配額總量上限。2024年是水泥行業首個管控年度,配額基于經核查的實際碳排放量等量分配,不設盈缺率,并于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約工作;2025、2026年度配額采用碳排放強度控制的思路實施分配,激勵先進、鞭策落后,企業所獲得的配額數量與產量(產出)掛鉤,合理確定配額盈缺率,行業整體配額基本盈虧平衡;在深化完善階段(2027年度—),配額分配方法更加科學精準,配額適度收緊,推動單位產品產量(產出)碳排放強度不斷下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調節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積極落實《方案》部署,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應對工作

  從行業層面,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將從政策宣貫、組織協調、運行跟蹤調研、能力建設及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促進《方案》的有效實施。一是從行業層面進行全方位的政策解讀、兩指南培訓指導、模擬碳交易等,全方位提升企業參與全國碳市場的能力。二是積極加強行業調研,形成工作機制,研究、協調、溝通、協助解決碳市場運行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三是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及先進技術裝備推廣,加快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從企業層面,基于水泥行業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面臨的新形勢,企業須高度重視,主動應對新挑戰、把握市場新機遇。一是明確法律責任,確保合規底線,按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要求,做好碳排放數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確保自身行為合法合規;二是建立健全企業碳排放統計核算管理制度、全面加強能力建設,科學開展碳排放管理,掌握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名錄管理、月度信息化存證、核算報告和核查等工作要求,摸清碳排放總量“家底”;三是提高認識,組建專門的人員和技術團隊負責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關工作,掌握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注冊登記和交易規則;四是積極實施替代燃料及替代原料等節能降碳技術,不斷改進碳排放績效水平;五是探索實施先進智能盤庫、二氧化碳在線監測及數字化碳管理等精準計量和先進管理技術。

  下一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將全力做好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各項工作,推動《方案》在建材行業全面貫徹實施,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進而有效推動行業企業技術進步、節能降碳、轉型升級,實現“宜業尚品、造福人類”建材行業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