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下的“固體水庫”

2025-3-27 13:40 來源: 中國氣象報 |作者: 王婉

冰川覆蓋了全球約十分之一的陸地面積,儲存著全球四分之三的淡水資源。作為“固體水庫”,冰川在維持地球水資源平衡、調節河川徑流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這一龐大的淡水寶庫正以驚人的速度縮減。

“冰川是氣候變化最直觀的指示器。”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全球變化與極地研究所研究員張東啟表示,“它們的積累與消融,和溫度、降水、風等氣象要素息息相關。”

近年來,全球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全球冰川在過去幾十年呈現出顯著的融化趨勢。最新研究表明,自21世紀初以來,全球冰川已損失約5%的冰量,且融化速度還在加快,2012年至2023年的冰川融化量,比2000年至2011年多出三分之一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的冰川消融情況存在顯著差異,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受影響最嚴重。例如過去20年,新西蘭損失了29%的冰川,加拿大西部和美國為23%,而南極地區的冰川融化量僅占2%。

冰川不僅記錄著地球氣候的變遷,還深刻影響著全球氣候系統。它們通過調節地表能量收支、水循環和海洋環流等,對全球氣候產生多重影響。

首先,冰川的高反照率使其成為地球的“天然冷卻器”。“干凈的冰雪能反射50%至80%的太陽輻射,而裸露的土壤僅能反射10%。”張東啟解釋,冰川通過反射太陽輻射,減少地球吸收的熱量,從而對全球氣溫起到調節作用。

不僅如此,冰川融化深刻影響全球水循環。據估算,目前全球冰川每年融化的水量約3000立方千米,冰蓋的消融會直接影響海平面變化,進而改變海洋蒸發量與降水格局。例如,海平面上升會擴大海洋面積,增加蒸發量,而這些蒸發的水汽又會輸送至陸地,使部分地區降水增加。此外,大量冰川融水進入海洋后,還會改變海水的鹽度和溫度,進而觸發大洋環流逆變,改變全球氣候格局。

張東啟指出,冰川的消融不僅擾動全球氣候系統,還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如海平面上升、水循環紊亂、生態系統鏈式崩潰、地質災害頻發等。如何通過科學研究、國際合作和政策應對,有效減緩冰川消融的影響,是當前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挑戰與話題。2025年開啟的“國際冰川保護年”為全球冰川研究與保護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契機和可期許的前景,因為大家都意識到,唯有以科學為基石、以合作為紐帶,才能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為這座“固體水庫”找到更長久的存續之道,也為人類文明的未來夯實生態安全屏障。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