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2025年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要點》的通知

2025-3-27 09:27 來源: 湖北省環境廳

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2025年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要點》的通知

鄂環辦〔2025〕10號

各市、州、直管市生態環境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清單化推進實施各項工作,持續改善我省環境空氣質量,圓滿完成“十四五”國家目標考核任務,努力提升支點建設的生態承載力,我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抓好落實。

聯系人:李公正

郵 箱:hbsdqhjc@163.com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

2025年3月4日

2025年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要點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部署,嚴格執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突出問題導向,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定不移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二、年度目標

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2025年度空氣質量改善和大氣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任務。

三、工作任務

(一)持續推動結構優化調整。

1.嚴控“兩高”行業環境準入。未落實生態環境準入管理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予批準建設。原則上新改擴建“兩高”項目,應按照環保績效A級標準建設。對于連續兩年未完成PM2.5考核目標且區域環境未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市(州),提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限批預警。

2.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全面淘汰2蒸噸及以下生物質鍋爐83臺、燃煤熱風爐89臺、煤氣發生爐12臺,持續推動涉氣產業集群綜合整治。

3.推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實施陶瓷企業清潔能源替代工程,同步推進磚瓦、玻璃等行業改燃行動,其中宜昌市完成不少于10條陶瓷生產線清潔能源改造。開展“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30公里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機組”臺賬梳理,推動供熱半徑內燃煤小鍋爐、小熱電關停整合。

4.推動重點行業清潔運輸改造。加快提升火電、鋼鐵、煤炭、焦化、有色水泥等行業33家企業清潔運輸比例,其中水泥行業采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車輛暫可納入清潔運輸范疇。推動新能源重卡應用場景謀劃,武漢、襄陽、宜昌、荊門等城市開展應用場景示范建設。

(二)深入實施工業污染治理減排。

5.加快實施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14家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3家企業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推動36家水泥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6.加快實施重點行業深度治理。謀劃石化、玻璃、陶瓷、磚瓦、石灰、磷化工等行業深度治理工程,聚焦脫硫、脫硝、除塵等方面制定低效失效治理設施排查整治方案,加快完成專項整治。

7.實施VOCs全過程綜合治理。以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及油品儲運銷為重點,謀劃實施企業VOCs綜合治理,推進VOCs低效治理設施的改造升級,加快無組織排放問題排查及整改。2025年底前認定合規化工園區建立統一的泄漏檢測與修復信息管理平臺。

(三)加快實施移動源污染減排治理。

8.加快推動柴油貨車淘汰更新。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基本淘汰第一階段及以下排放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加快國四柴油貨車淘汰。除應急保障用車外,每年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輕型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達到80%。加快推進鐵路貨場、物流園區、港口、機場以及工礦企業內部作業車輛和機械新能源更新升級。

9.強化在用車污染排放監管。基本完成重點用車單位門禁和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與市級、省級監管系統實現數據聯網。充分利用監管平臺實現柴油貨車全鏈條監督檢查,挖掘高排放車輛線索,推動問題車輛維修整改。加快出臺《湖北省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強化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源頭監管、事中監管。

10.深化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優化調整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禁止國二及以下機械在禁用區內使用,開展中心城區工地非道機械進出場登記監管。基本消除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及鐵路機車“冒黑煙”現象,武漢天河機場橋電使用率達到95%以上。

(四)大力實施績效提升減排行動。

11.加快完善績效分級體系。完善績效分級指標體系,擴大績效分級體系覆蓋范圍,省級層面制定造紙等行業應急減排措施編制技術指南及差異化減排措施,各地可結合區域主導行業分布情況制定本地特色行業績效申報技術指南及差異化減排措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12.加快實施企業績效創建。全面提升企業環保績效水平,2025年全省創建B(含B-)級及以上和引領性企業120家。

13.提升行業環保績效整體水平。聚焦產品上下游企業,推動產業鏈條企業環保績效整體提升,聚焦當枝松宜、青山區等典型化工園區,實施園區/產業集群績效整體創建提升行動。

(五)實施面源污染管控減排。

14.強化秸稈禁燒預警監管。建立健全秸稈禁燒監測-評估-預警-督辦閉環管理體系,及時提醒風險、通報問題,加強秸稈禁燒科學有效管控。強化“春耕”“秋收”等重要時間節點監管執法,嚴肅追責問責。

15.強化揚塵污染綜合整治。實行施工工地動態管理,嚴格落實揚塵防治六個“百分百”要求。加大道路機械化清掃力度,鼓勵實施中心城區道路積塵負荷走航監測。

16.跟蹤餐飲油煙污染整治。建成區餐飲服務單位必須安裝并正常使用集氣罩及油煙凈化設施,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維管理及在線監控。

(六)夯實大氣環境管理減排。

17.構建污染精準管控體系。聚焦國控站點數據長期“冒泡”的點位,實施“一點一策”。各市州編制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并逐年更新,未達標城市編制實施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系統開展顆粒物及臭氧來源解析、重點行業PM2.5及VOCs源譜構建,持續推進重點城市“一市一策”、重點園區“一園一策”,提升精細化管控水平。加快出臺家具制造、有機化工、工業爐窯、生活垃圾焚燒等行業地方排放標準。

18.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推動制定長江中游城市群(湖北、湖南江西)區域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方案,完善武漢都市圈、“襄荊荊宜”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機制,推進市域合作與信息交流,強化市縣一體化聯防聯控,推動聯合交叉執法。

(七)強化監管執法能力減排。

19.加強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建設。完善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加快實施鄉鎮子站及熱點網格建設,推動實施城市降塵監測。加快推動大氣環境“一張網、一平臺、一套圖”建設。

20.著力提升污染源監測監控水平。規范更新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依法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省級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推動各地實施企業工況監控、用電(用能)監控、視頻監控等,推動各地藍天衛士視頻監控建設并與省級聯網。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