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布4款金融氣象保險創新產品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2025-3-24 16:09 來源: 中國氣象報社

  3月21日,深圳市氣象局、羅湖區人民政府、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聯合主辦深圳氣象金融保險產品發布會,深圳金融氣象保險研發中心(籌建)啟動儀式同期舉行。發布會聚焦氣象與金融保險協同創新,發布低空天氣保、海洋天氣保、基建天氣保、水務天氣保等4款金融氣象保險創新產品,發展和培育“氣象×金融”新質生產力。深圳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德峰,羅湖區副區長李智,人保財險深圳市分公司總經理方曉棟出席會議。

  全球氣候變暖,臺風、暴雨、高溫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為有效應對風險,深圳市建立“保險+氣象”防災減災模式,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并納入全市應急體系。

  劉德峰指出,氣象部門致力發展氣象新質生產力,賦能經濟產業發展。氣象部門提供核心技術支撐,保險機構設計風險對沖方案,為企業提供更加精細、高效的風險管理服務,助力企業發展。

  方曉棟說,金融與氣象服務的跨界融合,不僅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突破,更是譜寫“科技金融大文章”、服務實體經濟、守護城市韌性、賦能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之舉。

  發布會上,低空天氣保、基建天氣保、水務天氣保和海洋天氣保作為首批4款金融氣象保險創新產品備受矚目。該批產品精準聚焦各行業、產業發展需求,為不同細分領域提供場景式、全方位天氣風險防范保障。

  低空天氣保專為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定制。該產品借助米級精準氣象預報產品,實現風險預警與評估,以“保險+氣象服務”的模式,提供風險評估、事故預防等增值服務,助力企業降低風險。在暴雨、臺風等天氣來臨前,提前向低空飛行器操作者、航線審批單位等發出預警,避免低空飛行器在危險天氣下作業,降低機身損壞和貨物損失的風險。同時,基于氣象數據的風險評估模型,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氣象災害風險程度,精準確定保險費率,使保險定價更加科學合理。

  海洋天氣保(創新型氣象指數保險)針對海洋牧場的漁業養殖活動、海洋文旅場景進行設計。一方面將氣象指標(如風速、海溫、降雨量等)與保險賠付直接掛鉤,當氣象指標達到或超過預設的閾值時,保險自動觸發賠付,無需復雜的現場查勘和損失評估,即可快速為養殖戶和文旅平臺提供經濟補償,降低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為用戶提供氣象預警與風險管理等服務,提前向海洋牧場從業者發出氣象災害預警和防控建議,幫助其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災害損失。

  基建天氣保是建筑、工程領域的氣象“保護傘”。建筑項目施工周期長、環節多,易受天氣影響。這款產品融合多種保險,結合專業氣象服務,通過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協助企業提前做好防范,減少工期延誤和成本增加的可能;在理賠時,氣象數據作為關鍵依據,簡化流程,提高效率,確保企業能快速恢復施工。

  水務天氣保是針對韌性城市量身定制的水務保險產品。通過開發小流域水務氣象風險模型,分析歷史氣象數據和水務易澇點、風險點,精準評估水務面臨的氣象災害風險,優化水務天氣保的定價策略。該產品結合AI智能體氣象保障服務平臺,實時監測氣象條件,助力提升水務企業氣象風險管理能力。

  深圳市氣象部門對標“全災種監測、全時域響應、全行業研判、全周期服務、全方位賦能”的要求,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場景式數智氣象服務體系。依托國省市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監測預警預報中心,聚焦氣象科研“卡脖子”技術攻關,歷時多年自主研發了“時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統”,在此基礎上,結合人工智能氣象應用、“觀測即服務”的秒級觀測等先進科技手段,為4款金融氣象保險創新產品提供支撐,實現氣象科技和金融產品的深度融合。

  4款金融氣象保險創新產品?,在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智慧氣象服務、氣象科技產業發展等方面先行示范發展的創新嘗試,實現了“氣象+保險”的場景化應用,并將科技創新成果進行轉化賦能,形成高價值氣象數據產品的廣泛應用,構建“監測預警—風險評估—保險托底”的全鏈條氣象風險防控體系。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